《三隻蝴蝶》的故事,是我在99年讀師範的時候,到濰坊市一所幼兒園參觀,看到孩子們表演的這樣一個故事。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說的是紅蝴蝶、白蝴蝶、黃蝴蝶三個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三隻蝴蝶到花下避雨,可是紅花只要紅蝴蝶,白花只要白蝴蝶,黃花只要黃蝴蝶。三隻蝴蝶為了能夠在一起,沒有分開,一直被大雨淋著,最終感動了太陽公公,太陽把烏雲趕走了,三隻蝴蝶又快樂的在一起玩。
  
  這個故事很好記,一句很經典的對白就是:「我們三個好朋友,相親相愛不分離,要來一塊兒來,要走一塊兒走!」在工作後,我經常會跟孩子們講起這個故事,尤其年輕的時候,每每講完,都要做一番進一步的教導。
  
  前幾天,我在做早飯的時候,兒子在饒有興致的從碟上看《三隻蝴蝶》的故事,而且看了多次後,裡面的對白兒子也能說幾句了。我突然感覺到不對勁:三隻蝴蝶傻啊,為了所謂的「團結」,就在大雨中淋著,至死不渝?為什麼不做暫時的分開,先保住生命呢?沒有了生命,其他的一切不都是妄談嗎?所以我覺得,那種為了理想化的精神層面而捨棄生命,是不是值得呢?在當今價值觀面前,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是否合適呢?
  
  在結婚之後,我要老公給我寫過一封信,老公同樣用一個故事闡述了他生死不離的愛情觀:說一對夫妻被困在了乾燥的沙漠裡,多天的磨難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盡,乾渴難忍,最終他們雙雙干死在沙漠裡,兩個人的手卻共同握著一個梨,以此表示:即使死,他們也永不分離(梨)!
  
  看到這樣的一封信,我沒有被故事所感動,反而覺得這是一對愚蠢至極的夫妻,生命是至高的,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為什麼不把梨分掉,讓生命保持下來,只要生命存在,以後有的事機會表明你們的愛戀呀!
  
  我和老公截然相反的看法,使我在想,我和老公的觀念在很多時候也是相悖的,他追求鍋碗瓢盆的現實生活的時候,我追求精神層次上的溝通和共融;他期翼相濡以沫、生死不離的情感的時候,我更注重生命的現實意義。所以我們常常爆發危機!
  
  前些日子從報紙上看到了讓我很心痛,且感覺被愚弄了一番的消息:賴寧的雕像沒地方放了!我突然感覺這個社會怎麼了,賴寧對我們八零後來說,應該是學習的楷模啊。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教室裡貼了唯一的一張畫報,就是賴寧和他身後的熊熊火山,我們聽賴寧的故事,我們看賴寧的電視,我們羨慕賴寧胸前的紅領巾,我們要做賴寧這樣的十佳少年!那時候,我非常遺憾的是,身邊沒有發生賴寧那樣的事情,如果有,我也第一個衝進火海,做一回少年英雄!那年那月,我們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聽著賴寧的故事,一路成長,在童年的心靈埋下了捨身為國的英雄氣概的種子!
  
  歷史可能就是在這樣的不斷顛覆中前行的,不過二十年,賴寧的做法被否定了,報紙上說,如果那一所學校再教育學生,不顧生命去搶救財產,那是要受到處罰的!我暗自叫好,這給了學生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生命和財產,孰重孰輕?我個人認為,賴寧精神祇是某一段時間社會意識形態裡的價值取向,這種犧牲的精神我們敬佩,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當兒子再看《三隻蝴蝶》的時候,我只是當故事一樣的給他看,並不做具體的引導,我會告訴他,三隻蝴蝶在團結在一起是好事,但遇到具體事情就要想辦法,怎麼樣做,他們既高興,又不會被雨淋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ya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