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九歲以前,在記憶中好像家裡沒吃過幾頓魚。吃的幾次魚也都是爸爸在閒暇時去大壩洗澡時順便抓到的。因為吃魚的次數少,就覺得魚肉特香。看到村裡的大孩子自己能圩到魚抓到魚撈到魚,我們的心裡別提有多羨慕啦。但我們也知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光羨慕別人,不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了也能吃到香噴噴的魚肉,並且不給家裡人添麻煩。在我10歲左右的時候,我和其他小朋友們跟大人們學會了一個弄魚的方法,那就是圩魚。我們所謂的圩魚,其實就是弄幾個帶蓋的罐頭瓶子,在瓶子裡裝上一些煮好的甜玉米粒。在罐頭瓶子蓋上扎幾個中指般大小的窟窿,蓋好瓶子,就把瓶子放在大坑裡面沒膝蓋的地方。大坑裡的魚兒因為聞到了瓶子裡面玉米粒的香甜味,就會自己順著罐頭瓶子蓋上扎的窟窿鑽進瓶子裡,卻再也出不去啦。這就是圩魚。
  
  因為我們家跟前的大坑水較多,裡面以前又有人在裡面養過魚,所以是一個很好的圩魚的地方。一到夏季,我和一幫小朋友們每到放假或中午午休,就在回到家後拿起我們圩魚的瓶子,去大坑圩魚。每隔十幾分鐘,我們就把瓶子裡圩來的魚起出來,看到裡面還在吃著玉米裡的五六條或六七條小魚,我們心裡可高興啦。彷彿就像吃到了香噴噴的魚醬,心裡美滋滋的,臉上都笑開了花。我們把魚放進竹筐裡,再把瓶子放回去,再圩。就這樣循環往復,一個多小時我們每個人就能弄一斤多魚。
  
  我們高高興興的把魚拿回家,用清涼的井水洗洗,讓母親給炸點魚醬,就飯吃,別提有多香啦。
  
  但慾望是沒有止境的,我們漸漸的覺得:我們的自豪到了別人眼裡就變成了不屑一顧。原因就是我們撅打一天也弄不到二斤魚,因為大坑裡的魚不太多,而且小。十五六的大孩子幾個人合夥到大壩連抓魚再撈魚小半天就能弄到十幾斤魚。竟然還有大鯉子,草根魚,白鰱魚,胖頭魚,鯰魚和老頭魚。我的媽呀,有的一條大魚就有二斤來重。怪不得人家對我們弄的小魚不屑一顧呢。每個人一份還分好幾斤呢。原來如此。
  
  別人的勝利果實成了我們學習抓魚撈魚的動力。在我們虛心學習和強烈要求下,家長們帶領我們親自到興隆泉大壩下水實踐起來。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我們終於學會了抓魚的技術要領,和用家裡篩子或者漁網撈魚的方法。抓魚要領就是眼疾手快,要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用三十六計來說這叫出其不意,乘其不備。抓魚的主要地點是河邊的柳樹毛子下面,或河道的拐角處的爛草堆裡。用家裡篩玉米的竹篩子撈魚得選一個魚多的小水泡子,先把水往岸上淘,在有很少水時再把水用腳趟渾,這時也要眼疾手快,看住魚兒露頭,就用篩子往上撈,管保能撈到大魚。用三十六計來說這叫打草驚蛇,渾水撈魚,亂中取勝。用漁網撈魚當然很簡單,但也是收穫最大的。
  
  我至今還記得和初中我最要好的同學徐大明在他家鐵嶺窩堡四隊大坑裡用抬網撈魚的美好經歷。那是我13那年,也就是1986年,我還記得那年發大水。也就是那一年,各地的養魚池都冒了漾,就連興隆泉大壩和卡倫水庫都冒漾了。大魚小魚四處奔逃,有的農民在道上就抓住了好幾斤的大魚。我就在那一年的8月26號去的他家,並一起撈了魚。我倆穿著線褲當時家窮都沒有褲頭穿忙活了將近倆小時,那天撈了很多魚,大鯉子,草根魚,白鰱魚,胖頭魚,鯰魚和老頭魚都有,但以老頭魚居多。大的魚有半斤左右,小的也有二三兩。那高興勁就別提啦。太過癮啦。晚上吃的那是非常香。當然我和大明的深摯友情也歷久不衰,直到現在。
  
  往事雖逝遠,彷彿在眼前。深情寓其中,偶憶比蜜甜。



【責任編輯:雨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ya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